如果你是一名产品经理,这10条建议或许对你有帮助
1. 不要过多考虑技术实现
做需求时先完成最理想的需求,先出体验最好的方案,然后再将不确定的点和研发同学沟通,根据是否可实现或实现成本进行修改和优化。不要自己在想需求时就考虑是不是不好实现,成本太高等,而做出了阉割版的需求。研发兄弟们往往会有更好的方法,自己觉得是问题的,不一定就无法解决。产品是要考虑实现成本,但不应在出方案时给自己加上限制。
2. 把控需求,不要不停增加优化点
最初做版本时,到版本实现中或测试时,总会发现很多相比最初方案可优化的地方,加完了体验更好啊,不过老大总是跟我说除了必须要改的,不要随意加需求。当时不不理解,就觉得这不随手就加上了么。不过随着几个版本下来,发现优化是永无止境的,每次在项目中加需求,总可能引起一些其它问题或导致引起项目时间紧张甚至delay,为项目增加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。其实互联网产品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迭代,把控好每一版的需求与节奏,将项目中发现的优化点记录在需求池中,在下个版本中考虑加入,快速迭代,而不是憋出一个无限延长的版本,这样版本质量与节奏可控,对产品的需求把控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3. 要有立场,学会据理力争
可能是性格原因,在PK时或大家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时,我往往会为了促使项目继续而进行妥协,做出的东西并不是自己觉得最好的。其实作为产品而言,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,有些核心问题如果自己认定了,就要一直坚持下去,有对事情的争论对团队有好处,自己处理不了了可以让老大介入。当然,最终可能还是没采用自己的方案,但依然要想到有没有什么可以验证方案的数据,在产品上线前就进行埋点和预估,最终以线上数据作为衡量标准,如果有问题可以用数据说话,在下个版本中及时修改。如果产品支持,先出关键数据预期及衡量标准,A/B Test是个很好的方案。
4. 上线前有预期,上线后对比分析
最初做版本总是上去了就上去了,然后看看线上数据做做总结,不过这样并没有对比,最终的结果只是陈列了事实,而缺少了对比反思。最好是在产品开发前,就对此次版本涉及需求点的一些核心数据进行预期,比如上了这个需求后对DAU、存留的影响,该功能的使用人数、频率等,先写下来,最后项目上线一段时间后,用实际数据进行对比,分析数据是否达到预期,没达到的原因是什么。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,提高需求判断力,让自己在做需求前,就可以更好判断这个需求的实际效果,从而决定是否做或如何做。
5. 精简精简再精简
已经被说烂了的话题,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,及时到了现在做版本时,四面八方的需求依然很难抗住。但还是要尽量清晰每一个版本的主要目的,明确最核心的内容,一些边边角角的需求可以砍掉或放到需求池中。追求极致体验是没错,但不是在一个版本里就做得完全极致,在基本需求没有得到市场认可时,就不要太在意各种辅助内容。很多细节问题可能影响10%的体验,却损耗40%的开发量,得不偿失。版本尽快上去,有核心功能,尽快得到数据和反馈,比什么都重要。
6. 尝试功能尽量简单、灵活和独立
一些尝试创新的功能,在第一个次上线时要相对简单、灵活和独立。因为这个功能并没有经过市场验证,很可能用户根本不喜欢,所以要尽量简单以快速上线,灵活以方便修改,独立的目的是如果效果不好要下掉,也不会影响其它功能。当该功能被用户认可时,再快速迭代完善,融入到产品之中也为时不晚。
7. 竞品分析时从竞品视角出发
一个同样的功能在不同的产品上可能有不同的实现方法,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产品的核心需求、侧重点、场景、目标用户不同而导致功能实现不同。比如评论内容,微信里是时间正序,网易新闻是时间倒序,主要区别就是微信朋友圈单条评论数不高,正序方便上下文阅览,新评论有消息提醒快速定位,而网易新闻单新闻评论数较多,有露出新评论和精彩评论的需求,又没有新评论提醒,所以倒序可以将新内容不断露出。做功能分析竞品时,要清楚竞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品,是不是和自己的产品一致,假设你是竞品的产品经理,你为什么会这么做,再去判断自家产品是否该实现或该如何实现这个功能,不要简单说“XXX也做了这个啊/XXX也是这么做得啊”。
8. 产品模式/核心需求最重要
这个最初源于纯银蜀黍的微博,后来慢慢感觉明显。只有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准确的,产品模式可以跑起来,产品才有可能成功,这些也最能体现产品经理的价值。体验细节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,但很难通过某个好的交互形式、好的流程体验、好的操作反馈而决定某款产品的成功,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产品的需求和模式可行的前提下。当然,我现在的基本功都没练好=。=
9. 学着从产业角度看产品
看体验->看功能->看产品模式->看产业结构,我认为这是一个视野不断升级的过程,而真正来做产品,应该是反向的。先了解产品处于的产业是什么样子的,自己的产品在产业中的哪个地方,是产业上游还是下游,产品在这个位置应该要解决什么问题,对上下游是否有所影响,然后再根据产业来想产品要满足的需求。比如电影的基本产业链,IP->制片->发行->院线->影院->网络播放平台->衍生品(并行),原创文学平台是在哪个位置?在线售票是在哪个位置?视频播放平台是在哪个位置?如果你处于这个位置,上下游产业都希望你来做些什么?要深入了解业务所在的产业,了解用户的同时也要了解产业。
10. 说易行难